第六十一章 曲家的产业 (第1/2页)
冬月二十,曲江带着家里大部分收益,护送刘东山夫妻来到了吉林城。
刘东山夫妻好久都没见到闺女儿子了,一见面,林若兰搂着闺女儿子,忍不住落了泪。
“好了好了,这不是见着孩子了么?
他们都长大了,都有各自的前程,哪能成天陪着咱俩啊?
等新源成了亲,咱就搬到一起去,到时候你帮着哄孙子,天天都能见着面。”
刘东山一看妻子落泪,赶忙就劝道。
林若兰只是太久没见着孩子,想得慌了,被大家伙儿一劝,她也就好了。
一家人团聚,振邦等人见着爷爷奶奶,也都高兴的不得了,围着刘东山夫妻叽叽喳喳说个不停。
曲绍扬趁机会,少不得要说起天志成亲的事情。
陈秀芸已经从那么多的人选之中,挑出来三四个家世、相貌都比较不错的姑娘。
既然刘东山夫妻到了,最后肯定得他们拍板儿。
林若兰一听小志说亲,也来了精神,赶紧就让人把姑娘的画像拿来,她亲自挑选。
能通过陈秀芸她们几个人筛选的,肯定都不差,林若兰一时也看花了眼,觉得哪一个都好。
“真可惜,儿子少了,这要是多俩儿子,正好都娶回家来。”林若兰一边看,一边感慨。
“师娘,新源转过年也二十了,我看你顺手给他挑一个也行。
不然,这么好的姑娘,落别人家去,可惜了。”陈秀芸故意打趣道。
不想林若兰一听,却是眼前一亮,“哎呀,可不咋地?咱家新源也到能成亲的岁数了。”
那头,刘新源一听傻了眼,不是给哥哥挑媳妇么?这咋连他也一起了?
“娘,大嫂,你们可别吓唬我,我才多大啊?
还是先紧着我哥吧,他都二十七,过完年二十八,再不娶媳妇,就成老光棍儿了。
我还想出国留学呢,眼下没有成亲的打算。”
新源在崇文书院里读了两年多,功课始终名列前茅,他有个心愿,想出国留学,到外面看看去。
“出国留学?去哪里啊?也跟你哥似的,去倭国?”刘东山一听,干嘛忙问道。
“师父,不去倭国,新源他们去德国。”曲绍扬一听,赶忙解释道。
振邦和新源都想出国留学,曲绍扬也觉得,孩子们应该出去看一看。
这俩孩子对军校不感兴趣,他们受机器局那些人的影响,都想学理工科。
所以曲绍扬打算把新源和振邦,还有崇文书院几个比较出色的学生,都送去德国学习。
目前已经联系了慕尼黑皇家拜仁工学院、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等几个比较知名的学校,对方要求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过去学习。
年后,曲绍扬会安排人,把这几个孩子都送到京城,如果他们能通过入学考试,就一起送出国留学。
“德国啊,那不是更远?这一出去,得好些年才能回来吧?”
刘东山跟安德斯他们接触的不少,对欧洲那些国家也有些了解,故而问道。
“嗯,少说也得三五年,德国的理工科还是满厉害的,就是毕业难点儿。”曲绍扬点了点头。
“哎呀,得那么长时间啊?那等他们回来,不也都二十好几了么?”
林若兰一听,心中有些舍不得。
她就生了新源和婉瑜俩孩子,新源一出去少说三五年,往后想孩子了咋整?
“二十好几就二十好几呗,孩子出去留学,那是为了前程。
这也就是绍扬有办法,换成寻常人家,想出去还没门路呢。
咱俩一辈子没啥出息,只能搁家种地,孩子不能还像咱一样啊。
德国挺好的,远点儿就远点儿吧。”
刘东山倒是挺高兴的,有出息的孩子才能出国留学呢。
他们家要是出来一个喝洋墨水的,那可是几辈子光宗耀祖的大事情。
林若兰寻思寻思也对,谁家不盼着一辈更比一辈强啊?
儿子能出国留洋,他们脸上也有光彩。
“哎呀,那要不然先给新源成亲吧,到时候他出国留他的洋,儿媳妇留在家里陪着咱俩。
不然的话,万一他在外面跟哪个洋姑娘看对眼儿,再整个金头发蓝眼睛的回来,我可受不了。”林若兰开始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。
“别,别啊,娘,可不带这样儿的啊,那不耽误人家姑娘好几年么?
我跟你们保证,不在外面乱搞还不行么?你们放心,我肯定回来娶媳妇。”
新源一听,吓得脸都白了,赶忙摆手。
众人被新源这样子,逗得哈哈大笑。
亲人难得团聚,大家伙儿凑在一起嘻嘻哈哈的说笑着。
就连婉瑜,也比之前开心了许多。
只是偶尔与张天志的目光对上,婉瑜会立刻将视线移开,心情瞬间低落下来。
晚间,府里预备了丰盛的饭菜,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。
晚饭后,曲绍扬和曲江两人去书房,曲江把这两年临江和抚松两地的收益情况,大概给曲绍扬说了一下。
金矿已经从原本的三处,发展到了六处。
产量相当可以,扣除上缴的税赋和金工的工钱,每年还能剩一百多万两银子。
几处铁矿的产量也不错,炼出来的铁,多数用于生产农具、刀具等。
这两年吉省招揽流民垦荒,需要大量的农具,光是临江、抚松、通化、长白这几个州县的农具需求量就很大,生产出来的农具供不应求。
四个煤矿的产量也都不错,除了自家厂子用之外,还卖出去很多。
曲家的各种买卖铺子,也开遍了东边道各个州县。
虽说有些地方受到日俄战争影响,生意暂时不太景气,但大部分都挺挣钱的。
抚松那边,曲福已经把参园扩大了好几倍。
去年起参做货四千丈,今年起参做货五千丈,照这么发展下去,过几年就能起参做货一万丈了。
不光参园扩大规模,鹿场等规模也扩大了不少。
目前鹿场里养鹿四五百头,香獐子、水獭、紫貂等数量都有增长。
当初孟兰心管着鹿场和参园的时候,就带人研究园参肥料的事情。
经过这几年的试验发现,鹿粪发酵腐熟、豆饼粉发酵之后,对人参增产有明显效果。
如今曲家参园平均单产比过去高了四五斤,这就相当牛了。
去年战事紧张,各地都乱,曲绍扬没让曲江往省城送银子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