霸王举鼎 (第2/2页)
项羽道:“此举不值得众人喝彩,待项某再显一个手段,叫尔等开一开眼界。”
项羽言未了,便拽衣上前,用手插入鼎足下,尽力举个平身,绕殿走了三圈,仍将鼎放于原处,面不改色,气不发喘。桓楚、龙且瞪大了双眼,片刻后伸着大拇指赞道:“公真天神也!吾等愿随鞍前马后。”
当即请项羽重返山寨,置酒款待,并命众人收拾行装,次日随项羽下山。
正行之间,忽有一人迎面走来,跪伏马前,叩首说道:“小民吕马童,拜见大王,恳请大王为民除害!”项羽勒马说道:“尔不必多礼,请起身答话。”
吕马童再拜而起,复又说道:“涂山大泽中,有一黑龙忽化为马,每日至南阜村咆哮,蹂踏禾黍,民不能禁。闻听桓大王武功盖世,力可降龙,村人特遣小人前来拜山,恳请桓大王下山一趟,为民除去这个大害。不想,途中与大王相遇,此乃天意,万望大王屈就一趟。”
项羽扭头对桓楚笑言道:“他认错人了。他找的是你,还是你跟他走一趟吧。”
桓楚在吴,也就是会稽,素以勇力闻名于世,也曾自比古之贲育,昨日一见项羽举鼎,方知天外有天,笑辞道:“就凭小弟那三脚猫功夫,岂能降得了黑龙!还是项将军亲自去一趟吧!”
项羽笑了笑道:“也好。”
遂命所部原地休息,仅带桓楚、龙且、利己等数十人,跟着吕马童一道,步行到大泽边。见泽边有一匹野马,这马由头至尾足有一丈三,蹄至背足有八尺四五,头上两角,双眼血红如灯,遍身乌黑,没有一根杂毛,直如黑缎子一般,把个项羽看得暗暗喝彩。这马见了项羽一行,不但不避,反引颈长嘶,犹如龙吟虎啸一般。项羽正要上前制伏野马,利己抢先一步,迎马而上。忽见那马又是一声长嘶,人立而起,其势有啮人之状,利己大惧,有心掉头而逃,又恐众人耻笑,硬着头皮上前,与野马相搏,未及三合,被野马踢倒在地,若非龙且上前相救,其命休矣。
龙且为救利己,腿上挨了一脚,强忍住疼,与野马周旋,乘它不备,一跃而起,伏于马身。引得那马咆哮如雷,忽而疾驰,忽而止足,忽而屈前蹄,忽而屈后蹄,忽而甩臀,忽而人立,硬是把龙且甩了下去,跌得许久爬不起来。
项羽大喝一声:“孽畜,休要逞强,吾来也!”项羽直奔野马。那马又是一声长吟,张开大口,向项羽咬去。
项羽猛一侧身,躲过马口,出手如电,将马鬃揪住,直身而上,坐于马背,双腿使劲夹住马肚。
项羽本有举鼎之力,这一夹,那马如何经受得了,一边长嘶,一边狂奔,但觉得耳边风声大作,呼呼响亮。绕泽边骤驰了三十余遍,奔势渐缓。又徐行了一二里,方止足而立,垂头耷耳,温如羔羊。
项羽轻轻拍了两下马首道:“好宝驹,你既然服了我,就该驮我回去。”
那马竟似听懂了他的话,掉转头,徐徐向桓楚他们走去。桓楚等人亦向项羽迎来,身后还跟了一群闻风而来的村民,有男有女,有老也有少,足有一百余人,罗拜于项羽面前。内中有一长者,葛巾儒服,再拜说道:“项将军降伏孽畜,佑一方平安,吾等无甚以谢。敝村虞家庄距此不远,敬请将军光临,奉上一杯薄酒,以示相敬相谢之意,万望将军勿要推辞!”
项羽望了望天,太阳已将正南,方才说道:“有道是‘恭敬不如从命’,请,老丈请!”
老丈见项羽允己所请,满面欢喜道:“多谢将军赏光!”
亲自将项羽一行人引至村中。另遣一白面青年,将季布、钟离昧及其众人,亦邀来相聚。席间,老丈殷殷进酒,羽问曰:“贤公如此厚待末将,末将甚为感谢,请问贤公高姓大名,日后也好报答。”
老丈摇手回道:“几杯水酒,算得了什么,报答二字,万不能提,若是要问老朽贱名,老朽姓虞,排行第一,人呼老朽为虞一公。”
正说着,一阵欢快悦耳的歌声从后厅飘了出来。项羽虽说不喜读书,但对于音乐却是情有独钟,不由得停箸回首,凝神聆听。
琴声伴着歌声,唱的是《叔于田》:
叔于田,巷无居人。
岂无居人?不如叔也,
洵美且仁。
叔于狩,巷无饮酒。
岂无饮酒,不如叔也,
洵美且好!
叔适野,巷无服马。
岂无服马,不如叔也,
洵美且武!
注(此歌源于《诗经》,叔者人名,亦作情郎、三郎解。该歌大意是:三郎打猎到郊区,街上空空无人居。哪是真的没人住,不如三郎人才奇,真是漂亮又谦虚。三郎打猎郊区走,街巷无人会喝酒。哪是真的不会喝,难与三郎做对手真是漂亮好朋友!三郎郊区把猎打,街巷无人会驾马,哪会真的不会驾,不如三郎本领大,真是英雄一武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