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散装盟友 (第1/2页)
钱凤反、周札反,梁军骑兵反复冲突,制造混乱,石稹又开金城大门接应,形势可谓一片大好。
但你别急,周札、钱凤是什么好鸟吗?并不是。
拿下秣陵城后,周札第一件事就是纵兵大掠。
他并不是秣陵人,只不过在这里有姻亲,亦有乡党在此为小吏,于是互相勾结,袭杀县令,占据城池。
无奈他一时没什么兵,姻亲、乡党凑起来也不过七八百人罢了,于是大掠全城,烧杀抢掠,将得来的女人赏给军士们玩弄,把得来的钱财拿来招募亡命徒,甚至强征壮丁入伍,很快凑到了两千。
但这种乌合之众能有多少战斗力,可就难说了。
这不,十三日晨,一支队伍下乡筹粮、拉丁,被迎头而来的陶氏部曲杀了个人仰马翻陶家是秣陵大族,祖上出过汉徐州刺史陶谦、东吴交州刺史陶基、平定交趾的吴将陶璜、晋交州刺史陶威、陶淑、陶绥等。
到了如今,还有陶氏子弟在江东任太守、县令、军将,甚至王导幕府中都有。
这是一个与晋廷深度结合的吴地大族,结果一夜之间被周札弄死了不少人,这尼玛能忍?谁给你的胆子?
没说的,秣陵豪族陶氏移各处,号召四里八乡的坞堡、庄园主们征召丁壮,一起向县城进发,把滥杀无辜的周札砍死,祭奠各家亡魂。
若邵勋在此,看到吴地豪族是这么造反的,怕是也要扶额哀叹。
怪不得南渡士族能在江东站稳脚跟,且一步步发展壮大呢,合着你们自己窝里斗得厉害啊。更缺乏政治智慧,不懂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,头铁起来就是干,啥也不管了。
问题是,你们连自己家都没达成一致意见吧?
钱凤能代表长城钱氏的态度吗?未必。
周札能代表义兴周氏的想法吗?肯定不能。
这就是激情造反,毫无规划,乱打一气,最终失败的可能性极大。
而周札在秣陵城内烧杀抢掠,钱凤进入江乘县后,先问当地的吴人索要粮草,不给,
千他娘的!千了还不算,还要拉丁入伍。
再问侨置的北方百姓索要粮草,不给,干他娘的!
这一通杀戮下去,直接激起了地方上的极大反弹。
江乘县四侨郡的河南人后裔纷纷抽出藏在家里的弓刀剑戟,与钱凤干了起来,还把他们打得狼狐而逃。若非半途遇到丘孝忠率领的二百骑兵,钱凤甚至都不一定能走得脱。
不过他也是因祸得福,大败追击他的江乘百姓后,收了不少器械、俘虏、粮草,随后与丘孝忠部合流,于十三日午后抵达金城以南数里之处。
彼时石稹、孙松二人正立在城头上,看着汹涌汇聚而来的琅琊国百姓,正思付着是不是过河与他们大战一番。
便在此时,百余骑自南边袭来,从后方掩杀,将河边的几百人一冲而散。
金城南面有一个小土包,俗名「南山」,琅琊中尉孔坦带着三百人于山上筑寨,立刻下到山脚下,接引了两百余溃兵上山,然后关闭寨门,再不出击。
丘孝忠让钱凤在南山旁扎营,自领车马、俘虏及一部分掳掠来的粮食进入金城,商议对策。
******
「时也,命也,我也不想这样。」石稹坐在琅琊王府的院子里,一脸苦涩地说道。
他身边围拢着七八名小校,各自脸色不善地看向他。
「你等家眷皆在城中,孙监军已经极力约束了,不侵害你等家门。大晋朝亡国之象甚显,便是这次没亡,下次必然会亡。」石稹继续说道:「事已至此,嗟叹无用。我等当力同心,守望互助。去掉不慎死伤的,还有一百三十余人,器械精良,操练也没短少,大可不必自轻。只要精诚团结,都能活下去。」
「况你等乃石氏部曲,我亦是石氏子弟,将来若能走脱,定给你等在乐陵、渤海分地,决不食言。若不愿去河北,江东也行啊。梁帝早晚要打过来,天下一统在即,你等说不定能混个首义之功,将来都是会有封赏的。」
石稹说得嘴都干了,这些队副、队主们脸上神色有所松动,但依然死死盯着石稹,显然对他观感很差。
石稹见状,恼了,遂霍然起身,道:「我知你等看不起我。那就随我去见王妃,由她定夺。」
说罢,当先而走。
其他几人你看我我看你,然后齐齐上前,跟在石后边。
行走之间,有人还把手抚在刀柄上。
转过一道影壁,穿过两道拱门后,众人见到了正在后院看书歇息的琅琊王妃诸葛文彪「王妃,臣一—」石稹刚刚上前,话才说半句,就被诸葛文彪甩了一个耳光。
「这一巴掌是打你背叛旧主。」诸葛文彪冷冷地看着石稹,然后提起放在脚边的一把剑,递了过去,道:「此剑琅琊王所爱,时常把玩,形同信物。你可持此剑统御府众,保一府安宁。」
石稹愣愣接过剑。
队主、队副们见了暗呼痛快,石稹这狼崽子就是欠打。
诸葛文彪又看向几位小校,道:「今兵荒马乱,君等可将家人尽数送入王府。屋舍不够住,就在廊下、院中搭帐篷,挤一挤塞得下的。」
「从今日起,你等便奉郎中令石稹号令,若有不决之事,可来寻我。」
「府中还有些粮食酒肉,都分发下去吧,给你们家人吃些好的。诸般财物,一并赐下。反正将来或死或走,都与王府无关了。」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